毋庸置疑。”
“不錯;這的確對黎陽舉兵有利。”胡師耽說道;“但目前李風雲的所作所為;並不在我們的控制之內;你讓我們如何好相信他的承諾?如果他在豫州失控;大開殺戒;殺人盈野;犯下滔天罪行;必然會影響到我們;而更重要的是;與這樣的惡賊合作;我們拿什麼取信天下?”
李珉心知肚明;黎陽方面不但不願給予李風雲部分兵變決策權;甚至都不願授予李風雲豫州戰場指揮權;他們只需要李風雲做一個俯首聽命的“棋子”。
李珉無奈;只能依照李風雲的囑託;做出了最後的退讓;“李了;既然他打著韓相國的大旗在豫州作戰;那於情於理都要尊韓相國為最高統帥;接受韓相國的指揮。”
胡師耽心領神會;但他並不滿足;“我們不需要一個傀儡。”
李珉不再讓步;“你們還有蒲山公;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李風雲和韓相國都必須尊重蒲山公的決策。”
胡師耽轉目望向楊玄感。楊玄感微微頷首;表示同意。
。。。
第三百八十九章 眼花繚亂
李珉的使命已經完成;當即告辭離去。雖然他並沒有為李風雲爭取到絲毫利益;但這本來就在李風雲的預料當中;實際上李風雲最為迫切的不是獲得糧食;也不是“吃掉”韓相國;而是想對楊玄感的決策施加影響;讓其做好提前兵變的準備;這顯然有助於楊玄感在東都戰場上贏得更大戰果。
李珉走後;楊玄感與胡師耽等人又商討了很久;最終還是決策;做好提前兵變的準備;在未來一個月內做好兵變的全部準備工作。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真正的關鍵不是兵變是否暴露;不是誰誰告密的問題;因為真正知道兵變存在者都是利益攸關者;都有同謀之嫌疑;最終告密者也難逃一死;而到目前為止;實際上能拿到確切證據的告密者還十分有限;此事都還在可控範圍內;所以真正能夠危及到兵變的關鍵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李風雲所估猜的隴西局勢驟然惡化。
如果李風雲預測準確;西北軍統帥元弘嗣措手不及、顧此失彼下;的確有可能做出錯誤決策;而西北決策一旦錯了;後果就很嚴重;會直接破壞中土在西疆的國防和外交戰略;那麼元弘嗣的處境就十分惡劣了;對西北軍的掌控力必然下降;對關中乃至西京的威脅也就必然降低乃至消失;而楊玄感因為失去了元弘嗣這一大助力;兵變勝算亦是驟減;如此一來西京的態度就會發生變化;到那一刻楊玄感就被動了;事情就麻煩了。
那麼現在隴西局勢到底怎麼樣?從去年西突厥人再次把勢力範圍拓展到西域地區;西域諸國紛紛臣服;中土部署在西域三郡的河西軍團被迫收縮防守後;中土在西域東南部的且末和鄯善兩個郡就“有名無實”了。而這兩個郡過去是吐谷渾人的勢力範圍;很明顯;吐谷渾人必定會順勢奪取這兩個郡;然後在西突厥人的暗中支援下;藉著中土人東征高句麗無暇西顧之際;捲土重來;向西海發動反攻以圖復國。
所以;李風雲對隴西局勢的預測是可信的;有一定的事實依據;雖然東都至今還沒有接到吐谷渾人反攻西海;隴西局勢急驟惡化之訊息;但從西海的氣候規律;以及中土東征時間來推演;吐谷渾人若想復國;此刻應該已經展開了反攻。考慮到西海距離東都過於遙遠;訊息傳遞十分不便;再加上西北軍政官員為逃避罪責蓄意隱瞞等諸多因素;這個訊息估計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東都;而且還未必會讓東都立即察覺到西疆爆發了嚴重危機。
不過;做為西北軍統帥的元弘嗣;他對西疆危機肯定很清楚;他必須在抵禦外寇維護西疆安全;和在發動兵變控制西京之間做出選擇。那麼;他會做出何等選擇?若其選擇抵禦外寇;放棄發動兵變;楊玄感怎麼辦?是不是也放棄這次黎陽舉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