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那天;
我將他留在了,聖達菲西部的車站;
我們那時只有十七歲,他確實充滿了甜美的氣息;
我依然我行我素,做我該做的事···”
影片開頭,便是洛杉磯擁堵的高速公路。
這是洛杉磯清晨的常見景象,據說,很多長途跋涉去上班的女性,早起之後不會直接化妝,而會在堵車的間隙化妝,時間綽綽有餘。
電影裡這些人也是一樣,有人在親熱,有人在打電話,有人不斷擰著廣播的頻道,有人拿著電話,焦急的練習著之後的臺詞···
緊跟著音樂聲響起,一幫人呼啦啦從車裡出來,在擁堵的路上唱歌跳舞。從色調,到動作,再到年代味濃重的爵士樂,處處都透著一股上世紀的味道。
義大利是歐洲藝術的發源地之一,威尼斯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電影節,評委也罷,觀眾也罷,對於藝術都有相當高的品味。
導演滿地走,大師不如狗,觀眾們早就看厭了所謂的創新設計。
玩花兒的,人家才是專業的。
美國電影的輸出也有講究,要麼是特效大片,要麼是政治色彩濃重的社會片。歐洲的大老爺們也都是這麼認為,並對於沒文化老表的電影藝術大加斥責···
水城觀眾對於美國電影的印象就是斯科塞斯等人的電影,濃厚的質感色彩,掙扎的人物。此時乍一看到如此歡脫特別的電影,都有點驚喜。
要說創意,也沒啥創意,五分鐘的長鏡頭排程雖然很驚豔,但在藝術電影大本營,啥樣的花招沒見過?並不出奇。
這個開頭,令人最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那種陽光向上的勢頭,那種我行我素的光芒。
創新的玩意,看多了也累人。反倒是達米恩這樣用年輕人的思維,拍攝出的一部懷舊作品,更顯驚豔。
《愛樂之城》的故事並不複雜,沒有任何花花繞的劇情或者說敘事上的陷阱,講的就是塞巴斯和米婭,從初見,相識,到相知,到相守,最後各奔東西的故事。
非常規整的結構,分別對應電影的五個篇章:冬、春、夏、秋、冬。顧名思義,每個季節的特點也是每個章節的主題。
不過,唯一的遺憾就是,拍攝地是洛杉磯,甭管什麼季節,都是一腦門子的陽光燦爛,壓根看不出季節變幻。
沒有落英紛飛的春,沒有煙花漫天的夏,沒有落葉靜美的秋,也沒有銀裝素裹的冬。
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陽光和燦爛的色彩,夢幻,正如同片名所言:nd。
冬,茫茫人海中總會誕生那麼一兩對的愛情,有的是優雅的一見鍾情,還有的會像是塞巴斯和米婭,互相給對方一箇中指。
春,山坡上,紫羅蘭的天空下,機緣巧合再遇,情愫暗生,但仍舊害羞,便有了“我們駐足於眼前美景,為情侶量身而定···可惜,這裡只有我和你···”這句傲嬌專用詞。
兩人互生好感,但又不知對方的真實想法。含蓄地讓愛情的種子隨之生長。
直到米婭從晚宴上逃開,兩人在昏暗的銀幕下,當決心在一起時,害羞的手會說話。
夏,一旦戀愛,往往無視別人般地往外搬一箱箱狗糧。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一起旅遊,一起惡作劇,一起見各自的朋友。
進入對方的興趣圈,覺得幹任何事情都是有意義的。因為對方,而去學試新的東西,於是米婭選擇去愛上爵士。因為對方,而去放棄自己的興趣,於是塞巴斯決定放棄爵士酒吧。
如此,隔閡便出現了。
秋,兩人積蓄已久的矛盾內心伴隨火雞的烤焦,向外噴湧而出。塞巴斯早已認命選擇破碎的爵士夢被米婭拼好,而米婭傷心欲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