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對於當年太監建議廢后之事記憶猶新,他也非常清楚這件事的背後隱藏著什麼,只是他一直以為自己能夠永遠將妻子保護在自己的身後,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死會在了前頭他非常擔心周貴妃將要報當年之仇,借兒子的勢欺凌錢皇后,甚至於廢除她的皇后名位,更甚至於逼錢皇后殉葬
於是,在口授遺詔叮嚀之後,英宗還特別面囑自己的繼承人皇太子:&ot;皇后名位素定,當盡孝以終天年&ot;
這樣說了之後,英宗仍然覺得不放心,怕兒子終會屈服於生母的意志於是他又緊拉著大學士、顧命大臣李賢的手,反覆叮嚀:&ot;錢皇后千秋萬歲後,與朕同葬&ot;李賢流著眼淚退出英宗的寢宮,將這句話添在了遺詔冊上
英宗的一生政績平平,更釀成了險些傾覆國家基礎的大難然而他卻留下了&ot;罷宮妃殉葬&ot;的遺言,雖然有很多人認為這與他極力保障錢皇后有關(因為景帝死時,英宗仍然下令其宮妃唐氏等人殉葬),卻無法抹殺這確是一樁德政的事實在英宗之前,即使是威德的成祖朱棣、仁善的仁宗朱高熾、英睿的宣宗朱瞻基,都沒有做出過這個決定,都未能想到要更改這樁自私的陋習因此,這個決定被稱為&ot;千古帝王盛節&ot;,也堪稱是英宗一生中最為亮眼的光芒
明王朝的宮妃殉葬制度,一般認為是始於明太祖朱元璋,據《大明會典》記載,朱元璋死時遺命所有妃嬪及侍寢宮人盡數自縊殉葬,殉死者共計38人(或說超過40人)事實上早在朱元璋留下這條遺詔之前,朱明皇室就已經開始了妻妾殉葬之風開為夫殉葬之風的皇族貴婦,是朱元璋的第二子秦愍王朱樉的嫡妻王氏與次妃鄧氏當朱樉於洪武二十八年去世之後,這兩個女子一起殉葬了
不過細考王氏鄧氏的背景,不難發現她們的殉葬真相不可告人,即:九成九是出自被迫
王氏是元王朝的死忠擴廓貼木兒王保保的妹妹,養爺爺是元王朝的梁王阿魯臺當兩個哥哥為元王朝而與新興的明王朝兵戎干戈不止的時候,年紀幼小的王氏還留在爺爺的封地汴梁(開封)隨著節節勝利的明軍攻佔汴梁,王氏也就成了明王朝的戰利品為了招降王保保,朱元璋這才選定王氏做秦王妃然而王保保並不吃這一套,拒不投降後來王保保死了,朱元璋徹底斷了招降的念頭,也就不把王氏當回事了,另為朱樉選立了一個次妃郭氏,即明王朝開國功臣之一鄧愈的女兒然而鄧氏的孃家也未能善保始終,鄧氏的大哥鄧鎮娶了另一位開國功勳李善長的外孫女為妻,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長被定為大逆罪誅殺,鄧鎮也被牽連其中丟了性命朱元璋對朱樉這個兒子也日益不滿,朱樉死後得了父親一個帶貶義的&ot;愍&ot;為諡號還不算,朱元璋就連頒諡詔書都沒忘了訓斥死兒子&ot;不良於德&ot;孃家夫家一至若此,王氏鄧氏這兩個女人除了死,也再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自朱元璋開宮妃殉葬之制、建文帝又追封殉死妃嬪及其家族以後,軟硬兼施的節烈之風也就在朱明皇家愈演愈烈,並逐漸波及勛戚大臣之家,隨即在民間形成風尚根據記載,明成祖朱棣妃嬪殉葬16人,侍寢宮人逾30人;明仁宗殉葬皇妃有記載追諡者五人,包括生育了三個皇子的郭貴妃;明宣宗殉葬皇妃10人,宮人十餘人;景帝死後不但有妃唐氏等數人殉葬,就連他的廢后汪氏,若非英宗在大學士李賢勸阻下改變主意,都差點拋下兩個女兒被殉葬了
除了皇帝的妃嬪宮娥從殉,親王郡王的妻妾殉葬者也眾多
從各種記載來看,殉葬的皇族女子中或者也不乏自願者,如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郢靖王朱棟嫡妻郭氏她與朱棟感情很好,前後生育了四個女兒由於沒有兒子,朱棟死後封國被除郭氏大約是思夫心切,又自責未能為丈夫生下繼承人,便在朱棟去世一個多月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