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感覺,這是為什麼呢?
以下僅供參考。
這是身心互相影響的結果。在醫學上,認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良好的生理可以促使人具有好的心理,而好的心理又會能動地促進生理的健康。
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會幫助我們主動被動地放棄一些私心和我執,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與顯露本性,進而使心理達到一種清靜的平衡狀態,也就是所謂的“輕安”,這個時候坐禪的感覺就非常好。《佛學大辭典》:“【輕安】即身心輕利安適,對所緣之境優遊自適之精神作用。”大意是說,自然對待外界事物而不攀緣就會使身心得到輕鬆安寧。
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不斷改變,不斷行善,使我們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前進。反之,如果做了不好地身口意行為,那麼內心就可能難以達到清靜平衡,從而影響坐禪的效果。
2008年2月20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90 調整吝嗇心態
390 調整吝嗇心態
郭旭東
博友留言:老師,您好!我已經認識到為社會為他人做奉獻是去除自私,去除我執,合於大我的通天大道,但有時還是吝嗇怎麼辦?總覺得自己的錢不多,做不到難施能施,怎樣調整這種心態呢?
以下僅供參考。
這還是涉及到一個價值觀的問題。到底難施能施值得不值得呢?這就需要我們考慮一下。
首先從作為佈施的種子所種植的田地我們要清楚。據《優婆塞戒經》,這些福田一般有三種,即:1、恩田,對父母、老師等對我們有恩的人的供養屬於恩田。2、敬田:對佛家三寶的供養屬於敬田。3、悲田:對貧困或有難處眾生的佈施屬於悲田。這些佈施的種子在這些福田裡必然會結出更多更好的果實。
其次我們要正信堅信因果的道理。有因必有果。所以只要我們真正佈施行善,終究必然會使我們得到相應的樂果,幫助我們進一步解脫。
還有,我們修養的提高是無限的,而且我們的慈悲是應該也無限的,正所謂“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所以我們要戰勝自己,不斷突破自我,難施能施。
因此,我們要加強修養,大踏步前進,向著更加美好的修養境界前進。努力,衝鋒在前,那麼我們必將擁有美好的明天,而且不會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後悔。
2008年2月21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391 自控差與腎陰虛
391 自控差與腎陰虛
郭旭東
博友留言:請教老師:自己覺得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遇到事情往往是一下子就本能的反映去說話辦事,沒有修養涵養,在中醫文化裡,陽屬動,陰主靜,那從生理上,自己有腎陰虛,是不是陰虛不能斂陽而造成性格上盲動、自控能力差?
以下僅供參考。
我們應該將道義放在首位,不應該強調客觀理由。這是因為,對於意識,我們必須要積極主動駕馭,否則修養的提高會很慢。
自控能力差是人為的因素,要在人為上找原因,而不要依賴於外界。所以,我們不要等待,堅持自控,努力自控,就會使身體出現輕安等現象,進而使意識再進一步能動地作用於身體,從而形成良性迴圈。否則,自己的後患無窮,對別人也很不利。如果片面強調身體的原因,而不從內心下功夫,那麼意識的能動性和指導作用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仍然難以很好的約束自己。
因為,自控能力差,就可能會屢屢不能遵守道德和禮貌,社交上可能會受到挫折,自己的生活也會感到很不順心。所以應該樹立責任意識,積極主動自控,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合乎道德禮儀,爭取自身修養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