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頁

以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人為首的前線將領們,一面向豐臣秀吉隱瞞事實真相,一面打著他的旗號派使者小西飛(小西行長家臣內藤如安)到北京去面見萬曆皇帝,當朱詡鈞詢問日本為何要入侵朝鮮時,內藤如安回答說,日方向朝鮮示好,希望兩國開展文化和經濟交流,而朝方口出惡言,羞辱使者,以致翻臉不和。

萬曆帝雖然不是明君,但智商還算正常,當場批駁了他一番,然後命譯官與他議約,要求三事:一勒令倭眾歸國;二授封不必與貢;三令宣示毋犯朝鮮(註:見《明史 》列傳第二百八篇 朝鮮傳)。小西飛一一允從,而沒有提及日方交給沈惟敬的七項講和條件。

有關對答在萬曆邸鈔《兵部尚書石星請視朝禮倭使》一文中是這樣記載的:&ldo;該部譯審倭使小西飛口詞,金(訛字,應為釜)山倭眾,盡數退歸。若得準封(略),不敢留住朝鮮,又不敢留對馬島,速回國。封之外,不得求貢市,任憑分付,並無他求。&rdo;

由於兩國的隔閡及官僚作風,明朝廷根本就不會想到這場和談完全是一場鬧劇,沈惟敬以豐臣秀吉願意稱臣退兵以及請求封貢的調子告訴朝廷,而小西行長則以明朝遣使謝罪求和的調子向豐臣秀吉匯報。

雙方最高統治者都認為和談對自己有利,而實際上這只是膽大包天的&ldo;明使&rdo;沈惟敬與同樣膽大無比的日將小西行長為了個人利益,在雙方主和勢力縱容下導演的一場騙局。

日方提出的七項條件,明朝兵部尚書石星是知道的,或許是出於黨爭的需要,或許是出於其他不可揣摩的原因,他並沒有如實上報,只是給了沈惟敬大筆銀子,讓他用來賄賂日本,希望草草將此事了結。

這筆錢自然落入沈惟敬自己的腰包裡,小西行長為了讓沈惟敬出力遊說議和,好讓他對豐臣秀吉有個交代,也不斷地給他送金送銀,就這樣沈惟敬兩面受賄,又覺得沒有隱瞞上司,至於石大人不向朝廷匯報那是他的事,僅有的一點膽怯心理,也被白花花的銀子漸漸消磨掉了。

龐大的明朝和好戰的日本,兩國間一場嚴肅的外交談判居然被這兩人視作兒戲,玩弄在股掌之間,也許在今天看來難以置信,但這畢竟是歷史上的真實一幕。

萬曆二十二年十二月,明廷開始撤兵,李如松的大軍班師回國。留下副將劉綎率1萬人分駐朝鮮各咽喉要地。隨著和談&ldo;進展順利&rdo;,明軍陸續撤離,到了次年春天,留在朝鮮的兵力已不足5000人。

在日軍前線將領百般督促下,朝廷決定以臨淮侯勛衛署都督僉事李宗城為正使,五軍營右副將署都督僉事楊方亨為副使,沈惟敬為隨從,前往日本行冊封事。但以日軍全部撤出朝鮮為冊封條件。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九月,明使報告日軍大部撤回國,只佔據了沿海小部分地區,說明到受封之後才可以全部撤走。萬曆二十四年春,明廷思量再三,覺得條件可以接受,便打算讓使者正式渡海去冊封。

於是,一場更大的鬧劇將要上演了……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東封使者

明朝派出的&ldo;東封使&rdo;李宗城,是太祖朱洪武外甥李文忠的九世孫,祖上雖然是英勇的武將,但傳到宗城,已是位文弱書生、不知輕重的紈絝子弟。朝廷選中了他,因為他貴為列侯,皇姻之後,可以被日方器重。不料出任為欽差之後,李宗城便耀武揚威起來,所到之地盡情地勒索,招待稍有不如意之處,就大發脾氣,從中國到朝鮮,沿途接待的官員沒有不恨他的。

副使楊方亨雖然看不過眼,但又怎敢勸說,好在自己只是副使,跟著這位親王跑龍套好了。這般一想心中頓覺開闊,遊山玩水不再煩憂。

這一行人中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