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部分

實上與佛、道兩教的基本教義、宗教精神是相悖的)。這個群體對於宗教中神明的崇拜,也不乏虔誠(也會有極少數信眾由此入門,而成為“真”信徒),但因一知半解之故,絕大多數這類群體的信眾,其宗教行為一般都是限於“聽忽悠、跪拜神明,盲目扔錢”這種範疇。

為了弄清“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的問題,我們把佛教“信眾”簡單的區分為個類別,是對一步的探討做個必要的鋪墊。因為接下來我們將要探討的問題與“信眾”的類別有一定的關聯。 。。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十八)

八、漢傳佛教中的“四大聖樹”

也許有些書友朋友會覺得不可思議,把佛教(漢傳大乘佛教)中的神明,通列了一遍,仍然無法找出《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在佛教(漢傳大乘佛教)神明中的位置,難道我們的探究走進了死衚衕了嗎?顯然不是。因為還有一項內容我們尚未列入,這就是漢傳大乘佛教中具有神明內涵,並被當做大神明來尊崇,卻沒有神明之稱的“四大聖樹”。

事實上“聖”字也有與“神明”相關字義的。只是以“聖樹”之稱和佛教神明的稱呼相比,一個“樹”字讓人感覺其與“神明”相關的字義相對來說就較為隱晦,再加上“四大聖樹”與前面我們說的“真”信徒群體以外的另外三類信徒群體關聯不大,或沒有關聯(後續文章中將說到這種關聯),因而我們姑且以其沒有神明之稱來論。

漢傳佛教中的“四大聖樹”為苾芻樹、閻浮樹、娑羅樹、菩提樹。這裡我們就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四大聖樹”。

㈠苾芻樹(梵文Bhiksu),“苾芻”其實是雪山上一種草,也稱西天草、西域草。因以訛傳訛等因素,就成了漢傳佛教中的“四大聖樹”之一,佛教中把“苾芻”列入聖樹,緣於“苾芻”符合釋迦牟尼佛要求佛僧寬容忍耐,刻苦修行,弘揚佛法,拯救芸芸眾生脫離苦海的“五德”(或稱“五義”),一體性柔軟,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語;二引蔓旁布,喻出家人傳法度人連延不絕;三馨香遠聞,喻出家人戒欲揚德、芬馥為眾所聞;四能療疼痛,喻出家人能斷煩惱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心中向佛如苾芻向日。“苾芻”或譯“比丘”,寓出家僧人的品德,故僧尼也稱“比丘”、“比丘僧”、“比丘尼”。在佛教中“苾芻樹”被尊崇的地位與“羅漢”品階的神明相當。

㈡閻浮樹(梵文Jambu),又名“子棟樹”、“烏樹”、“海南蒲桃”等。閻浮樹成為“四大聖樹”之一緣於釋迦牟尼佛祖未離家修行之前,還是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時,在閻浮樹下開始思考有關人生、世間道理及真諦時,樹影不隨落日移動,啟發了喬達摩•悉達多太子智慧,悟出“四諦”。“閻浮樹”成為“聖樹”,寓意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出身高貴,衣食無憂,還能考慮到有關人生、世間道理及真諦,意識到人世間是個“苦界”,決定修行,“普渡眾生”。其他人就更沒有理由不“思考”人生這個苦難的話題了。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在閻浮樹下的思惟像被後來的信徒們當做“思惟菩薩”來供奉。而“閻浮樹”在佛教中被尊崇的地位與“菩薩”品階的神明相當。

㈢娑羅樹(梵文Sala),又名“無憂樹”、“無尤樹”等。娑羅樹成為“四大聖樹”之一則是由於於摩耶王后在此樹下生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即後來的釋迦牟尼佛祖。而釋迦牟尼佛祖又是在此樹下“涅槃成聖”的緣故。寓意修行者要像釋迦牟尼佛那樣,充分把握在這個有“生”有“滅”的人生歷程,艱苦修行,最終才能“涅槃成聖”,成就為“不生不滅”的神明。在佛教中“娑羅樹”被尊崇的地位與“佛陀”品階的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