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自楚之所來乎(13)?”南榮
趎曰:“唯”。老子曰:“子何與人偕來之眾也?”南榮趎懼然顧其後(14)。老子曰:
“子不知吾所謂乎?”南榮趎俯而慚,仰而嘆曰:“今者吾忘吾答,因失吾問。”老子曰:
“何謂也?”南榮趎曰:“不知乎(15)?人謂我朱愚(16)。知乎?反愁我軀(17)。不
仁則害人,仁則反愁我身;不義則傷彼,義則反愁我己。我安逃此而可?此三言者,趎之所
患也,願因楚而問之(18)。”老子曰:“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得汝矣,今汝又言而
信之。若規規然若喪父母(19),揭竿而求諸海也(20)。女亡人哉(21),惘惘乎
(22)!汝欲反汝情性而無由入,可憐哉!”
南榮趎請入就舍,召其所好,去其所惡,十日自愁,復見老子。老子曰:“汝自灑濯
(23),熟哉鬱郁乎(24)!然而其中津津乎猶有惡也(25)。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
(26),將內揵(27);內韄者不可繆而捉(28),將外揵。外內韄者,道德不能持,而況
放道而行者乎(29)!”
南榮趎曰:“里人有病,里人問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30),猶未病也。若
趎之聞大道,譬猶飲藥以加病也,趎願聞衛生之經而已矣(31)。”老子曰:“衛生之經,
能抱一乎(32)?能勿失乎(33)?能無卜筮而知吉凶乎(34)?能止乎?能已乎?能捨諸
人而求諸己乎?能翛然乎(35)?能侗然乎(36)?能兒子乎(37)?兒子終日嗥而嗌不嗄
(38),和之至也(39);終日握而手不掜(40),共其德也(41);終日視而目不瞚
(42),偏不在外也(43)。行不知所之,據不知所為,與物委蛇(44),而同其波
(45):是衛生之經已。”
南榮趎曰:“然則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謂冰解冰釋者能乎?夫至人
者,相與交食乎地而交樂乎天(46),不以人物利害相攖(47),不相與為怪,不相與為
謀,不相與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來。是謂衛生之經已。”曰:“然則是至乎?”曰:
“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兒子乎?’兒子動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
死灰。若是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有人災也!”
【譯文】
南榮趎虔敬地端正而坐,說:“像我這樣的人已經年紀大了,將怎樣學習才能達到你所
說的那種境界呢?”庚桑楚說:“保全你的身形,護養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慮為求取私
利而奔波勞苦。像這樣三年時間,那就可以達到我所說的那種境界了。”南榮趎說:“盲人
的眼睛和普通人的眼睛,彼此的外形我看不出有什麼不同,而盲人的眼睛卻看不見東西;聾
子的耳朵和普通人的耳朵,彼此的外形我看不出有什麼不同,而聾子的耳朵卻聽不見聲音;
瘋狂人的樣子與普遍人的樣子,彼此之間我看不出有什麼不同,而瘋狂人卻不能把持自己。
形體與形體之間本是相通的,但出現不同的感知是外物有什麼使之區別嗎?還是希望獲得卻
始終未能獲得呢?如今先生對我說:‘保全你的身形,護養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慮為求
取私利而奔波勞苦。’我只不過勉強聽到耳裡罷了!”
庚桑楚說:“我的話說盡了。小土蜂不能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