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慈只得應是,回房去了。
一時間只有母親的小屋依舊明亮。
只是當母親縫補完衣服,拿著油燈去太史慈的房間給太史慈蓋被時,發現在桌子上有一張昏黃的紙,寥寥幾行,拿起一看,卻原來是一首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霎時,母親淚灑衣襟,口不能言……
第一部 第一卷 第四章 神威(上)
身後遠遠的幾里處一萬多劉家子弟兵,想必正在緩緩蜿蜒迤邐而行。太史慈一眼就看穿了劉繇緩慢行軍,只待其他縣城的軍隊和豪強地主與黃巾軍拼殺得兩敗俱傷、坐收漁人之利的企圖。
其實明明昨天就可以上路,這劉繇卻左拖右拖,非要等到陳橫回來才上路。
兩天前那場大戰黃縣守軍的慘重傷亡,而劉繇的軍隊卻不見多大傷亡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
想想黃縣,此時已經遠得看不見蹤影,可是母親倚立在門口的的樣子卻還在心頭縈繞不去。
太史慈收回回望的目光,收拾心情,行軍路上隨時都有可能遭遇敵襲,自當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尤其是自己現在擔負的這份責任危險而且重大。
以前在電視上看到的古代戰爭無不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金戈鐵馬,鼓角箏鳴,幾個謀士在談笑風生間即可睥睨群雄,就連戰場上的鮮血都覺得如玫瑰般美麗,也無從真正瞭解“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殘酷。
不過到了古代真正的戰爭中,才知道一場作戰下來是一件多麼麻煩的事。
單就自己現在所擔當的斥候,太史慈就決不敢小看,這職位更像是後世的偵察雷達,關係著全軍的安危。
或許自己有萬人敵的本領,可以在百萬軍中來去如呼吸般簡單,可是一場戰爭的勝利決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說未算勝先算敗,雙方的實力對比有很大的程度取決於間諜的事先透漏和斥候的臨時觀察。
如果說間諜的作用是報告敵方軍隊的總體情況的話,比如:出兵的多少,主要的將領,隨軍的謀士,準備的糧草等,那麼斥候則更具專業性,首先就是精湛的騎術,否則就是偵查到了敵情都沒命回去報信,其次就是要有較強的單兵格鬥能力和較為出色的弓箭技術,因為有時會發生雙方斥候突然相遇的的可能性,在這一點上太史慈反而不擔心。再次就是對地理的熟悉,這刻保證斥候可以更好更安全的觀察敵情。
但是作為斥候最為重要的卻是豐富的觀察經驗:遠處的炊煙,林中的驚鳥,飛揚的塵土,馬蹄在乾溼質地不同的地面上留下的深淺不一的痕跡,凡此種種無不會透漏出敵人的資訊。
與此同時頭腦要十分冷靜,因為出色的敵人同樣會利用假象去誤導對方斥候的判斷,比如在春秋戰國時代著名的兵法大家孫臏,便使用了“減灶”之法,致使當時的龐涓鑽入圈套之中,其中斥候的觀察不利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三國後期一代奇才臥龍孔明反其意而用之曾用“增灶”之法算計過司馬懿,至於收服南蠻王孟獲時用到的誘敵深入更是利用了對方的斥候的笨拙。
由此可見一個優秀的斥候對敵人的觀察的準確而又全面的重要性了。
太史慈在軍中本無軍功,更也就談不上威望,本身又非劉姓世家的人,他完全可以輕易地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輕視,對此太史慈完全付之一笑,要是沒有這點度量,焉能成大事?更何況太史慈是一個敢於面對現實和正視自己的人,自己的優勢他從不懷疑,自己的不足他也從不否認,這是他在二十一世紀當軍人第一天就有教官告訴他們的信條:失敗,沒有理由。自己做得不夠好而已!
不過最令